“斜杠青年”杨建平:“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导航
<

“斜杠青年”杨建平:“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来源:新华网2018-09-19

  9月11日,杨建平(左)在自己的童装厂里查看新款秋冬季童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社杭州9月12日电(记者 马剑、吴帅帅)剃平头,拎一个公文包,脚步和语速比常人快……这是记者眼里的“斜杠青年”杨建平。

  “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局限于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通常,他们的个人介绍用“/”表示其跨界实践。

  杨建平多重身份不假,但已到“知天命”之年。之所以仍叫他“青年”,是他的精神状态。

  “我不过50岁嘛,还是吴兴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呢!”这位土生土长、乐观风趣的织里人,经营着一个童装厂、一个面料批发行,同时还兼任东兜村党支部书记、织里童装商会会长。

  杨建平真心感谢改革开放。他认为,正是改革开放,让织里这个太湖南岸的小集镇,摇身一变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童装名镇。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织里镇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第一条马路也是用五孔预制板拼接而成。1989年,出身教师家庭、捧上邮电局“铁饭碗”的杨建平借钱创业,成为织里镇第一批童装企业家。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我的青春年少恰逢国家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好时代。”杨建平说。

  当时恰逢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千里之外的织里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家家户户踩洋机赶制亚运裙、亚运衫。原先织里人以制作绣花枕头、被套居多,1990年亚运会成为织里迈入童装时代的转折点,也是杨建平事业的转折点。

  “当时由于没有资金,我借了1万元。很幸运,第一年我就赚了两万多,接下去我的生意一直不错。”

  1992年8月,湖州市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1995年,织里镇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织里掀起第二波创业浪潮,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富裕村。

  第一个装程控电话机,第一个买大哥大,第一个买本田摩托车,第一个买小汽车、购买厂房……杨建平在镇上创下多个“第一”。

  员工也一同致了富。开始时,员工吃住都在杨建平家里,家就是厂,厂就是家;床位不够时,几个员工挤在一起睡。如今,杨建平的员工都住进了有独卫、带淋浴房的空调房,夫妻还有夫妻房,月工资也涨到了1万多元。

  最让杨建平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自己带出了近百个老板。

  空中俯瞰织里镇夜景(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如今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童装之都,织里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这个南太湖岸边的小镇有1.3万家童装类企业。2017年,织里童装产量为13亿件(套),销售额50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织里的发展和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是大时代成就了织里和我们织里人。”杨建平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今日重庆>重庆专题>时政>改革开放40周年>辉煌40年>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斜杠青年”杨建平:“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2018-09-19 11:18 来源: 0 条评论

  9月11日,杨建平(左)在自己的童装厂里查看新款秋冬季童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新华社杭州9月12日电(记者 马剑、吴帅帅)剃平头,拎一个公文包,脚步和语速比常人快……这是记者眼里的“斜杠青年”杨建平。

  “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局限于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通常,他们的个人介绍用“/”表示其跨界实践。

  杨建平多重身份不假,但已到“知天命”之年。之所以仍叫他“青年”,是他的精神状态。

  “我不过50岁嘛,还是吴兴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呢!”这位土生土长、乐观风趣的织里人,经营着一个童装厂、一个面料批发行,同时还兼任东兜村党支部书记、织里童装商会会长。

  杨建平真心感谢改革开放。他认为,正是改革开放,让织里这个太湖南岸的小集镇,摇身一变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童装名镇。

  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织里镇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第一条马路也是用五孔预制板拼接而成。1989年,出身教师家庭、捧上邮电局“铁饭碗”的杨建平借钱创业,成为织里镇第一批童装企业家。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我的青春年少恰逢国家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好时代。”杨建平说。

  当时恰逢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千里之外的织里镇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家家户户踩洋机赶制亚运裙、亚运衫。原先织里人以制作绣花枕头、被套居多,1990年亚运会成为织里迈入童装时代的转折点,也是杨建平事业的转折点。

  “当时由于没有资金,我借了1万元。很幸运,第一年我就赚了两万多,接下去我的生意一直不错。”

  1992年8月,湖州市批准成立织里经济开放区;1995年,织里镇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批准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织里掀起第二波创业浪潮,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富裕村。

  第一个装程控电话机,第一个买大哥大,第一个买本田摩托车,第一个买小汽车、购买厂房……杨建平在镇上创下多个“第一”。

  员工也一同致了富。开始时,员工吃住都在杨建平家里,家就是厂,厂就是家;床位不够时,几个员工挤在一起睡。如今,杨建平的员工都住进了有独卫、带淋浴房的空调房,夫妻还有夫妻房,月工资也涨到了1万多元。

  最让杨建平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自己带出了近百个老板。

  空中俯瞰织里镇夜景(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如今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童装之都,织里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这个南太湖岸边的小镇有1.3万家童装类企业。2017年,织里童装产量为13亿件(套),销售额500亿元,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织里的发展和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是大时代成就了织里和我们织里人。”杨建平说。

感谢您阅读: “斜杠青年”杨建平:“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