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艰苦环境里考上大学 每月省下补贴寄回家
1966年,秦亚良出生于重庆丰都的一个山村里,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尤其艰苦。“父母都务农,家里一年至少有两个月吃树皮野菜,冬月间就没有吃饱过,下雪天光脚上学是常事。”秦亚良回忆。
尽管如此,朴实的父母还是鼓励秦亚良好好读书,跳出“农门”。1982年,16岁的秦亚良成功考上南京理工大学,成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但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47米的他需要踮脚递交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后,营养条件改善,两年内他身高一下子窜了15厘米。
秦亚良记得,那时候大学生每月可以领到21元的生活补贴,除了自己的生活开支外,每月他还要寄回家一些钱,补贴家用。
1986年,秦亚良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在外省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重庆,参与三线建设,周末还抽空去当地缺乏师资的学校免费当授课老师。4年后,由于工作勤奋,业绩突出,企业特批他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不负众望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1994年他获得硕士学位,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毕业后放弃“铁饭碗” 毅然“下海”创业
读研期间,秦亚良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他联合同学一起,开发图形图像相关的软件卖给企业,这让他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
一次偶然的机会,校友开的公司濒临倒闭,对方找到秦亚良,希望他能帮公司渡过难关。于是,秦亚良过去帮忙,晚上开发软件,白天跑市场,很快就将公司扭亏为盈,最后赚了70万。“上世纪90年代,学校发给研究生的补贴不到一百块,但兼职期间我的工资已经有1000多元了。”秦亚良笑着说,“因为重庆有码头文化,重庆人天生就有几分做生意的基因。”
1994年硕士毕业后,秦亚良没有找工作,直接和几个同学创办了北京中恒讯视科技发展中心(为中恒兴业的前身),销售和开发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技术,尤其是图形、图像软件,算是真正从大学里直接跳到中关村下了海。第一年公司就赚了1000多万,秦亚良成了中关村远近知名的人物。
不过,秦亚良坦言,此前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要“下海”,因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放弃了在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一直不敢告诉家人。直到七八年后,他把母亲接到北京,母亲都不知道秦亚良已经悄悄地“下海”了,“母亲来北京看着我开着车住着房,还感叹说‘干部待遇真好’。”
DIY机的潮流过去之后,秦亚良在国外考察,认定数码产品一定是下一波科技潮流,决意投身其中。但当时中恒并不具备开发数码产品的技术实力,他便设法引进国外一流公司的产品。早在1995年,中恒就成为柯达数码相机、LG光驱在国内的代理;1997年与富士公司建立国内首家数码影像中心,担当富士数码相机的中国总代理;2000年又成为佳能数码相机的中国总代理。除了代理国外的数码品牌,中恒还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录音笔、导航仪等领域拥自有品牌产品。
要想拿到这些资源,并不容易。为了拿下佳能的代理业务,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第一次,31岁的秦亚良只身一人前往香港。“日方很严谨,我一个人面对一群人,就称自己是来出差的,谈了20多分钟后起身就走了,准备下一次继续。”他说,“第二次是在北京自己公司谈的,想到我谈判技巧不如对方,但数学能力强,于是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串xyz,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解。最终,拿到了佳能十年的代理合约。如果直接说自己要多少利润,对方肯定直接就走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奥运转播系统主力技术提供方的中恒集团科技实力得到了一致肯定,又成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
谈到创业,秦亚良说:“吃苦对创业是一种财富,能锻炼意志,撞了南墙都不要回头。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创业就千万不要有心理惰性,别人不做的就是自己的机会,如果钱摆到了大马路上,早就被其他人抢了,哪里还轮得到自己。”
成立重庆恒都农业集团 助力家乡农业发展
“2009年的时候,大家都扎推房地产,赚快钱去了,没有人愿意做农业。”谈到创办恒都农业的初衷,秦亚良说,农业项目投资长,见效慢,周围很多人都反对他做这个项目。“但我是‘农二代’,我不做谁做?”
农业范畴那么大,秦亚良选择了跨界养牛。原来,在一次前往加拿大的考察活动中,他无意中发现加拿大的肉牛一般是在草地上天然放养,养殖成本很低,如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国内的养殖企业或许无力招架。秦亚良由此判断:“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下,肉牛产业大有可为。”
中恒集团在进行项目论证时,分析认为,由于农业项目有培育周期,投入几年时间会亏损。“既然前期要亏损,不如把钱投给老家的乡亲们,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尽早致富。”秦亚良决定,基地可以遍布全球,但公司总部一定要在重庆。“当时,有外省也想把我们总部搬到那里,还给予5亿元搬家费,但没用,家乡情结不是钱能够衡量的。”
在秦亚良的带领下,恒都农业推出“政府搭台、购养分离、收入分成”的肉牛托养模式,多样化利用农工业副产物发展循环经济的“变废为宝”模式,大力推行“土地流转租金、土地入股股金、返聘就业佣金”的“三金”增收机制,带动农户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的大潮。公司仅在重庆丰都就投资30亿,助推2万余贫困农户“零投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如今,恒都农业在重庆丰都、重庆梁平、河南泌阳、内蒙古赤峰建成进境肉牛隔离场2个、肉牛良种繁育场2个、标准化育肥场11个,肉牛存栏总量达15万头。其中,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的高档肉牛育肥场可一次性存栏肉牛1.8万头,是目前国内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肉牛育肥场。
未来,恒都农业还将以澳牛进口为契机,按照“总部在重庆、基地在澳洲、市场在全国”的发展方略,实施澳牛进口、总部打造、园区建设、主板上市、延伸产业链五大重点工程。力争到2018年实现存栏20万头、出栏30万头、屠宰40万头以上,到2020年成为年产值超500亿元的肉牛产业化上市公司,实现标准化饲养量、科技水平、产业产值、进出口额、粪污资源化利用“五个全国第一”。

逐梦他乡重庆人

重庆微发布
摘要
不玩微博,甚至没有微信,这对于北京中恒兴业科技集团董事长秦亚良来说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就是这么一名有个性的老总,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读书跳出“农门”,毕业后毅然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一手创办了以数码产品和电视信号传输为主业的集团后,又义无反顾地投资30亿元在重庆丰都养牛,大力发展养牛业,带动数万乡亲成功脱贫。
audio://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5/08/3c17d4e5-0b89-4470-e8c2-7362f7db2471/transcode_4c846290-8e2a-c4d4-cab6-cb2e67f6.mp4|ld://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5/09/ce805882-007d-4690-e1cf-46bb395d6294/transcode_92dce3fa-1621-1a81-7403-b74448e3.mp4,ld://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5/09/db8ec5ad-cb53-4429-bdda-f94b5711a10b/transcode_f1f4f7f2-12c9-3ed7-1392-f4fa8822.mp4
http://zhumeng.cqnews.net/zumeng/qingyaliang20170509.mp4,http://zhumeng.cqnews.net/zumeng/qingyaliang20170509lianbo.mp4
重庆之声报道
重庆卫视完整报道
重庆卫视完整报道
重庆日报报道
重庆晨报报道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1、人物征集热线:023-68615657
2、人物投稿邮箱:zmtxcqr@126.com
版权声明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原创策划出品,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0:00:40

逐梦他乡重庆人

重庆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