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学报考部队文工团 自己却被考官相中
2017年3月的一天,在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部,杨莉身着一件黄色大衣现身。虽已年近半百,但依旧风姿绰约,透着优雅知性。她现在的身份是“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特助,也是深圳韬略集团总裁助理。
杨莉1969年出生在重庆渝中区,在八一路的重庆歌剧院大院长大,父母都是歌剧院艺术嗓音专科诊所的医生。
杨莉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每天早上我是听着钢琴声、小提琴声、歌声起床的。那时候,大人们在台上排练《江姐》《洪湖赤卫队》等,大院里的孩子们就在台下学着演。”
耳濡目染下,杨莉从小就能歌善舞,学过钢琴、舞蹈,热衷于舞台表演。母亲原本只是希望她多接受些艺术的熏陶,多些爱好特长,长大后能学医。杨莉却偏偏对艺术情有独钟,今后想从艺。
杨莉中学就读于重庆29中,高考时同时报考了西南师范大学(现在的西南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那年3月,她顺利通过专业课考试后,在家专心复习,准备迎接7月的文化课考试。
恰在此时,成都军区文工团来重庆征兵。杨莉陪同学去报考,却无心插柳被考官相中。主考官问她会什么,她随口答道:“什么都会。”被叫到台上后,她唱歌、跳舞、弹琴都试了一遍,轻松通过初试。
初试通过,复试地点在江津。杨莉回忆说,一进复试大院的门,发现了很多故友,大都是重庆歌剧院家属院里那些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顿时有了一种亲切感。
直到政审时,母亲才知道这件事。母亲希望杨莉念大学,一开始极力反对她参军。但她据理力争,再加上父亲的支持,最终征得了母亲同意。
到老山前线为战士演出 经历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6年底,17岁的杨莉进入部队,穿上军装后别提多兴奋了。1988年3月,文工团接到命令,开赴老山前线。杨莉至今记得,出发那天,江津的老百姓夹道欢送,让她很是意外,“我一直以为,这种场景只会出现在电影里。”
3天后的凌晨,火车驶入昆明东站。一出车站,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到处能看到有伪装网的军车,她随之紧张起来。
几天后,杨莉和战友们到达云南文山,那里是最接近前线的地方。当时文工团小分队几乎天天都要出去演出,慰问前线的战士们。
老山前线条件十分艰苦,文工团住的地方以前是马厩,没有窗户,睡觉根本没有床,只是一张木板底下垫三块砖。作为文工团员,每天训练要出很多汗,而用水定额定量,每人每天吃喝、洗澡就一桶水。
当时正值云南的雨季,洗的衣服有时一周都干不了。危险时时相伴,炮弹在身边爆炸是常事。刚去的时候,压缩饼干对于杨莉来说非常新奇,可吃了一个星期后就受不了了,甚至看到就想吐。
但是,作为重庆妹子,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让她坚持了下来,努力克服种种不适。出去演出时,她看到前线的战士们更加艰苦,住的是猫耳洞,里面阴暗潮湿。大家有时就直接在猫耳洞里给战士演出,有时一些高地上不去,就通过电话给前线的战士们唱歌,鼓舞士气。
在前线,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医院演出。由于当时老山前线遍布雷区,很多伤员被地雷炸断了腿。杨莉和战友们站在病床前,给伤员们唱歌,唱的最多的歌就是《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
看到这些躺在病床上的伤员,杨莉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自身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退伍后回乡继续登台演出 一次饭局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老山前线一年半的时间,杨莉荣获个人三等功,还获得嘉奖无数。退伍后,她放弃了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的机会,转业回到重庆。
回乡后,她参加了重庆举行的“十佳歌手比赛”,成为某饭店的签约歌手。杨莉说,当时演出一晚上就能挣几十元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工资了。再后来,一晚上商演挣到两三万元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从转业到1997年,杨莉主要的生活就是演出、接商演。在这个阶段,杨莉坦言,生活很顺,衣食无忧。但是,她总感觉生活好像没了目标,缺了点什么。
1998年,杨莉打算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好好休整一下。母亲告诉她,恰好香港有一个中医班,建议她去学针灸。到香港后,由于没熟人,一到周末杨莉就去深圳找朋友聚会。
2000年的一天,杨莉在深圳和朋友喝下午茶时,参加了一个饭局。就在那个饭局上,她遇到了一个对她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
杨莉回忆,饭局至少来了16个人。有一个50多岁,文质彬彬的男子坐得离她比较远,当时她也没太在意,只是和对方混了个脸熟。
后来有一天,他们意外邂逅,两人都回忆起曾在一起吃过饭。那一次深聊,杨莉被对方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识折服。她得知此人叫张安乐,是位台商,是深圳韬略集团的创始人,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运动头盔,市场份额几乎占到全世界的48%。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杨莉发现,张安乐不仅是一个商人,还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有远见,有抱负。“当时我的想法是,这个人是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对我触动很大,今后愿追随左右,不管经商,还是从政,我都跟着他干了。”
扶危帮困 愿用毕生精力为祖国统一作贡献
杨莉随后进入韬略集团工作,但是,由于以前一直是搞文艺的,对商业完全是门外汉,刚进公司时,她连报表都不会看,很多东西都不懂,只得一切从零开始,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闲杂事务都做过。
有半年的时间,杨莉晚上开车回家时,常常在车上委屈得直掉眼泪。因为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心里一直有一种傲气,但在这里,身上的傲气被打碎了。她反复问自己:“我到这里来,难道就是为了端茶倒水的吗?”但是,重庆人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又让她坚持了下来。通过努力,她的能力逐渐显现,最后做到了总裁助理。
2004年,由张安乐牵头创立的“中华统一促进党”在广州黄花岗成立,其前身是保卫中华大同盟,在台湾地区公开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张安乐任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杨莉担任总裁特助,主要帮着筹备党内事务。
平时,杨莉还担负起政治义工的角色。在台湾,有一些从大陆过来的打工者或是嫁到台湾的女子,当他们被拖欠工资或是遭遇家暴时,杨莉就会出面为这些弱势群体讨说法,为他们提供帮助。
离别家乡多年,尤其是来台湾后,公务缠身,杨莉回重庆的次数渐渐少了。但是,她始终觉得家乡就在身边,从未离开。自己身上那种雷厉风行、火辣直率的性格,是家乡刻在她灵魂深处的烙印,一直伴随着她在异地他乡打拼。
平时再忙,她也会抽出时间和在重庆的父母视频聊天。她最好的朋友闺蜜也都在重庆,对于她现在的事业,大家都很支持。
“每次回重庆,就想待在家乡,哪儿也不去了。”杨莉坦言,虽然对家乡充满了眷恋,但是该走还是要走,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她去做,不能只顾小家而舍了大家。
“作为炎黄子孙,两岸统一,国家富强,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现在从事的事业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杨莉说,她已不是当年那个浑浑噩噩、生活没有目标的人了,如今的自己身上有了一种责任,她称之为“时代的使命感”。今后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她都会努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为维护祖国统一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