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故事片摘下国际电影节大奖 被称为“中国的安东尼奥尼”
虽然早在1994年,章明就导演了电视剧《红旱船》,但让他真正在圈内走红的,则是他1996年执导完成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巫山云雨》,该片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章明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安东尼奥尼”。
对白很短,沉默很长;特效很少,镜头很美。电影里非职业演员生涩、拘谨甚至略显呆板的表演成为该片独特的风格之一。《巫山云雨》对于章明而言无疑是意义巨大的。
“这部电影是大学同学投资100万拍的,我读研究生时没有拍胶片电影的经验,最初心里也很悬。”章明说。当时想到要在巫山拍这部电影,他就把编剧带到巫山待了一个月创作剧本,还带着演员去巫山小旅馆等地方找感觉。
电影里有一幕是男主角要在长江里游泳,那时正是涨洪水的时候,江面看似平静,水流的速度和力量却很大,演员迟迟不敢下水。在确保不会发生危险的前提下,章明索性自己先下去示范,硬是来来回回游了好几次。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已年过半百的他依然目光炯炯:“拍电影就是这样,有时候就是拿命去拼。”
后来,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和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两位主席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选电影,发现了《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顺利斩获了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瑞士佛里堡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诸多奖项。在同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巫山云雨》与王家卫的《堕落天使》、杨德昌的《麻将》一起在青年论坛单元隆重展映。
不过,章明坦言,自己一直对《巫山云雨》不太满意,由于是执导的首部电影,很多想法没有实现。
除了担任编剧、导演,章明也做过演员,在影片《凤凰琴》中担任男一号。“导演让我找演员,结果都不满意,导演说就你来演吧。于是快30岁的我演了个高中生,因为重庆口音,后期还专门配了音。”章明笑着说。
油画专业出身 两度北上考电影学院
1961年,章明出生在重庆城口,一岁多时随父母到了巫山。初中时,章明正式接触电影,翻阅了大量电影杂志,学习了剧本的格式等内容。渐渐地,他开始写话剧剧本。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严重偏科的章明数学只考了几分,万幸的是,语文和地理成绩在全县排第一,总分刚好过大学录取分数线。“那一年,我在招生目录上没有找到电影方面的学校和专业,所以选择到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前身)的美术系攻读油画专业,我认为绘画和电影在视觉艺术上是相通的。”章明说。
大学期间,章明有了更多的机会阅读电影方面的书籍。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巫山中专教美术,但心心念念的还是电影梦想,于是萌生了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想法。“当时父母对我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他们不明白,这份工作不是我的终生职业。”
章明先后两次考北影,第一次导演系不招生,但为了试验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还是去考了,结果只考了30多分。第二年,章明如愿以偿考取了北影导演系研究生,进校的时候就和学校签了协议,毕业后要留校教书,“本来还打算毕业后去电影厂呢。”
和陈凯歌等前往电影学院进修的导演不同,章明进入北影前,并没有拍电影的实践经历,有同学甚至会跟他开玩笑说:“你知道电影开关在哪里吗?”
这并没有让章明觉得自卑,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北影求学期间,学校每周会放两部最新的电影,除了国内电影,还有从各国使馆借来的外国电影,虽然这些电影不像现在有字幕,但会有一个外语老师现场做同声传译。
海量的中外影片让章明认识到中国电影和国际电影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观认识,他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这些电影的养分。同时,他接触到了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其全新的创作理念让章明一下子来了兴趣,于是他在硕士毕业论文《论电影导演构思》中专门讨论了安东尼奥尼的作品。
因为学习油画的经历,很多电影分镜头章明不用画,脑海里就有了。在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崛起的时候,中国电影大部分是表现北方的风土人情,章明却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熟悉的南方,创作要源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表现它。”
傲娇的明星再一线也不用 好电影需要打磨
1997年,章明成为北影副教授,2003年被评为正教授,已经带了不少研究生。
作为一个比较严肃的理论学者型导演,章明对于学生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现在不少编剧或者电影工作者来学校办讲座,讲得跟相声一样,有意思,但干货少,学生学的应该是专业的东西。”
最近几年一直有人找章明拍商业片,他坦言,现在电影需要资源的组合,只有投资方、只有导演想拍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明星、宣发资源等等,这是商业电影的必备元素。“现在很多明星的档期都排到了明年。但好的电影需要打磨,而不是为了赶时间。就我个人而言,绝对不找那种傲娇的一线明星。”
多年乡音不改 一辈子都是重庆巫山人
2000年,央视电影频道找到章明,想拍电视电影《晚安重庆》。“拿到剧本后觉得没法看,编剧对重庆不了解,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不地道。”于是,章明重新对其进行了修改,之后,又在另一个加入的编剧程青松的推荐下,找到主持人李佳明来主演,在重庆拍了12天。
章明坦言,尽管到北京这么多年,但自己还保留着乡音,依旧不觉得自己是北京人。“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巫山人,一辈子都是。北京是工作的地方,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家’,家在哪里?在重庆巫山。”
作为巫山县政协委员,2016年章明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当地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奖励国内注册的文化或影视企业、文艺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巫山开展影视创作拍摄。
“中国大部分电影侧重表现北方的故事,表现长江沿线城市的电影很少。我自幼在长江边上长大,所以我会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更容易创作出以这里为背景的电影,也希望这里能被越来越多的电影拍摄进去。”章明说。
- [重庆日报]章明:做有个性的电影导演
- 章明,生于1961年,城口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所执导《巫山云雨》《结果》《秘语十七小时》等一批影片在国际、国内具较大影响。
- [重庆晨报]巫山走出的电影导演 最爱拍的地方是家乡
- 2016年11月,巫山决定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电影拍摄资金,用于资助奖励国内注册的文化或影视企业、文艺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巫山开展影视创作拍摄。 这也是重庆第一个区县设立的电影拍摄奖励资金,而这背后一直是章明在推动。

逐梦他乡重庆人

重庆微发布
摘要
“好的电影需要细细打磨,宁愿不用赶档期的一线明星,也不能委屈了片子。”在北京电影学院一间咖啡厅,56岁的章明匆匆赶来,瘦瘦高高的他一坐下便很快进入采访主题。出生于重庆城口,成长于巫山的章明不仅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还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从1996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巫山云雨》到近年完成的《她们的名字叫红》,他的电影作品获得了很多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和国家级荣誉表彰。
audio://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4/06/a39e9c5d-1ed4-462e-e9f9-b8b2432661a1/transcode_10099e16-56c1-c5e6-5989-0996d559.mp4|ld://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4/06/799e4d25-be1d-4aa1-c7dd-0fbe4745a635/transcode_557b0ac3-d448-a491-d03d-2ef2bcfa.mp4,ld://live.cqnews.net/vod/data/video/201704/06/0c895810-755a-4e74-dec6-211b36c92961/transcode_c163a3c0-4593-2741-d791-ed65cb4c.mp4
http://zhumeng.cqnews.net/zumeng/zhangming20170406.mp4,http://zhumeng.cqnews.net/zumeng/zhangming20170406lianbo.mp4
重庆之声报道
重庆卫视完整报道
重庆卫视完整报道
重庆日报报道
重庆晨报报道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1、人物征集热线:023-68615657
2、人物投稿邮箱:zmtxcqr@126.com
版权声明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原创策划出品,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0:00:02

逐梦他乡重庆人

重庆微发布